吉他在摇滚乐里是一件极其张扬极具表现力的乐器,用在古典乐里确实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。
《阿兰胡埃斯协奏曲》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·罗德里戈(Joaquin Rodrigo)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。作品完成于1939年,正式初演于1940年11月9日,随即风靡了整个世界。这部作品以吉它为主奏乐器,管弦乐队伴奏的形式是十分罕见的,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,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,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。
曲名《阿兰胡埃斯协奏曲》的由来是距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南方约四十七公里之处的地名。该地区位于西班牙中央一个干燥的高原地带,唯有这个地方有茂密的森林,有如沙漠里的绿洲。因此自十六世纪以来,王室的别墅也建在此地,这里已成为西班牙的风景名胜之一。
《阿兰胡埃斯
协奏曲》的问世,成功地为
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,也因着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,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,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,被誉为三大吉他
协奏曲之一。
《阿兰胡埃斯奏曲》是改编自十七世纪作曲家桑斯(Gasoer Sanz)的舞曲,曲中洋溢著自由的音符让人觉得非常舒服,罗德里戈曾说过:“...关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觉,在充满著绿树、鸟叫、虫鸣的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”,只要是听过《阿兰胡埃斯
协奏曲》的人,都能回想起那一种感伤,美好的感觉,随著黄昏沉落、随著时间消逝,心中涌起一种怅然,而贵绅幻想曲则呈现平静、优雅与欢乐的气氛。
作品共分三个乐章,其中以第二乐章慢板的主题最为著名。
由D大调(根据音乐理论家Larignac说法,D大调普遍具有华美活泼的特性)写成的《阿兰胡埃斯
协奏曲》,共有三个乐章,在简明条理的架构下,道出如歌似的主题,乐曲的第二乐章是整个作品的最亮点,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,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,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,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,令人难以抗拒,这是由回旋曲式写成的乐章,以吉它为主奏乐器,节奏强烈明快,引导整部作品朝气蓬勃地进行,
管弦乐队伴奏,两个主题则交替出现,浑然的呈现出一体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