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的德育

    初稿:

大学,总结起来可以没完没了,但会存在着某几个特定的节点,滔滔不绝的言辞在那一刻急转直下,陷入巨大的沉默之中。就像蛇会在特定的时候蜕皮一样,大学这几年,在经历了某些特别的事情之后,原本小小的躯壳便再也无法容纳日益成长的内心,如谷雨之后的作物开始疯长起来。

大学围绕的核心就像一个双黄蛋,一个是理想、一个是现实。说起来不仅仅是大学,任何人、绝大多数时刻都像在表演达瓦孜(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,走钢丝)一样,理想是杆的两端,看得到,却不敢摸,怕掉下来。有句话是说,得不到的是最好的,得到的不过尔尔,得到不如得不到,现实中的得到远不如回忆中的得到。绕来绕去,就像文字的捉迷藏一样,不过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十分清晰明确的,理想如此,生活亦如此。有一个对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书评是说,“我们与他一样,势利虚荣、无益无害;我们与他一样,宅在自我的小宇宙想象着在无尽时光里占据一个荣耀的席位。”这几乎是对绝大多数人真实情况的真是表达。

以前和一个来自非洲的哥们儿聊过天,我问他在非洲的生活是怎样的,他的原话是“Simple, no electricity, no mobile signal and mosquitoes.”最后还特地强调了蚊子这种烦人的小东西。然后我说,我一直想去非洲看看,他泼了我一脸冷水:“Do not go there, nothing to see. You may think the rainforest is beautiful, while in fact it is just hostile.”在外地人看来,看似美好的东西,比如非洲独特的热带雨林、壮美的大草原、奔跑的狮子扬起的鬃毛和热沙,对于本地人来说确是最难缠的敌人和梦魇。看过一部电影《荒野生存》,讲的是一个人脱离了人类社会,回归自然,然而最终被狗熊吃掉的故事。以上的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地方,那就是不管是自然,还是人类社会,你觉得它很好或者很坏,它就在那,永远客观,自成一套法则。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面说的那样:开始你反对它,过一段时间你习惯它,再过一段时间你不得不依靠它。这个渐进的过程就是人走向社会的过程,也就是所谓的成熟。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,我们都知道哪条路是对的,但我们很少有人去走。Why? Because it is damn so hard

继续说非洲。以前读过一些关于非洲的旅游指南和旅行者的心得,有一件事印象比较深:xx国家(具体记不太清了)的朋友是很淳朴的,他们很乐于和你交朋友。但因为他们穷,就特别想要你的钱。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,因为在他们看来交朋友是不能要钱的,但钱又是他们急需的东西。于是他们脸上就会露出一种很纠结的表情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缺乏为他们营造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德困境。虽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但是由此最基本的模型所衍生出来的整个社会、整个国家的道德困境,却是不可小觑的。

德育,可能是道德教育,可能是品德教育,反正不可能是德州扑克教育。对于大学来说,实在是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。就四年大学生活来说,除了接受到固定的学科以外,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德育的具体例子,所以现在来写的时候,反而词穷了。就写德育总结来说,我甚至都不如小学生,因为小学生能写出比我更多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。当然,找一个小学生来指导这篇德育总结是极不现实的,因为要求不少于2000字。

其实我们一直是依靠自己的习惯和成见思考,这也是德育,甚至是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原因。长辈告诉我们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的时候,也就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定式,培养我们的习惯,培养我们的成见。因此,德育似乎成为了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样。一说德育,人人都懂,但又不能具体说出个一二三。

好吧,我承认以上两段是用来凑数的。

好吧,上一段也是用来凑数的。

我真想以这样的方式结尾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定稿:

大学四年匆匆而过,有收获,有感悟。

依然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刻的心情,那一刻我知道,一道通往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即将打开。当背着包,拖着行李箱,切切实实地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里面,在形形色色的新生和老生之中时,我意识到我将成为他们的一部分,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,将在这一刻展开、相互重叠。

大学,虽说只有短短四年,然而恰恰是这四年,我从一个愣头小子慢慢脱胎换骨,走向成熟。不得不感慨这个巧合的奇妙:究竟是在我迅速成熟的这四年恰好是大学,还是因为大学我迅速走向了成熟?不管怎样,结果是美好的。

有句话说得好,回忆过去的生活,无异于再活一次。现在回首这四年,切身经历过的事情变成了鲜活的回忆,不得不感慨时光匆匆易逝,故人不再来。大学这四年,不仅系统学习了各门课程,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,同时也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、科学竞赛,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,锻炼了自己的能力,培养了团队合作、坚持不懈的精神,也在这过程中收获了友谊,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。在毕业临近之际,有些不舍,有些怀念,然而更多的是打起精神,一路向前。

一、学习

学习,一直都是大学的主旋律之一。对于学习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的我们来说,学习始终是很繁重的。不仅仅是课程多,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,课后不好好复习很难掌握。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大二那个学期,由于大二那年本身就是四年中课程最多的一年,再加上我选修了数学二学位,一周七天就没有休息过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乎整整一年。很难想象自己是怎么坚持过来的,也由于这样的情况,很多班级活动没有机会参加,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。另一方面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有失也有得,选择数学二学位让我对应用数学有了清晰而全面的学习,增长了见识,开拓了视野,也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就拿数值分析这门课来说,这门课是研究生的课程,由于我在二学位中提前学过,再学一遍自然得心应手,同时也再次巩固了相关知识,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。

不仅是规定课程的学习,我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,也受益匪浅。比如博弈论,心理学,生物学,哲学等,虽然没有进行正规的系统学习,但通过阅读这些书籍,不仅感受到了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,也提高了自身修养,增长了见识,陶冶了情操。感到时间没有虚度,实在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。

在课业之余,我参加了党校的学习。通过党校的学习,我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发展历程,在我面前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。在学习过程中,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会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,和同学一起研究学习。一个个光辉的历史形象、一件件震撼人心的历史事实慢慢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。我不得不感慨现今生活的不易,感慨前辈们的流血与牺牲。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,激励我不断向前。

二、实践

社会实践和科学竞赛等在这一起说。实践,顾名思义,将自己所学用实际行动去做。所谓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便是对实践的意义最好的诠释。参与实践活动,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、也不得不参与的一项活动。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自身,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,同时也能和其他人共同努力,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,为培养今后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。记得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时,由于不是数学专业,仅仅是依靠自学来掌握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。我知道,网络上和图书馆有我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资源,但找到这些知识和资源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。在那到题目开始的三天里,我们小组日夜苦思冥想,寻找解法。在最后发送完论文的时候,突然感到了一种很释然的感觉。

三、生活

有这么一个比喻,跟一个情商低的男朋友谈恋爱,感觉就像在教一只哈士奇做人。现在我成了哈士奇,生活教我做人。

大学围绕的核心就像一个双黄蛋,一个是理想、一个是现实。说起来不仅仅是大学,任何人、绝大多数时刻都像在表演达瓦孜(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,走钢丝)一样,理想是杆的两端,看得到,却不敢摸,怕掉下来。有句话是说,得不到的是最好的,得到的不过尔尔,得到不如得不到,现实中的得到远不如回忆中的得到。绕来绕去,就像文字的捉迷藏一样,不过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十分清晰明确的,理想如此,生活亦如此。有一个对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书评是说,“我们与他一样,势利虚荣、无益无害;我们与他一样,宅在自我的小宇宙想象着在无尽时光里占据一个荣耀的席位。”这几乎是对绝大多数人真实情况的真是表达。

以前和一个来自非洲的哥们儿聊过天,我问他在非洲的生活是怎样的,他的原话是“Simple, no electricity, no mobile signal and mosquitoes.”最后还特地强调了蚊子这种烦人的小东西。然后我说,我一直想去非洲看看,他泼了我一脸冷水:“Do not go there, nothing to see. You may think the rainforest is beautiful, while in fact it is just hostile.”在外地人看来,看似美好的东西,比如非洲独特的热带雨林、壮美的大草原、奔跑的狮子扬起的鬃毛和热沙,对于本地人来说确是最难缠的敌人和梦魇。看过一部电影《荒野生存》,讲的是一个人脱离了人类社会,回归自然,然而最终被狗熊吃掉的故事。以上的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地方,那就是不管是自然,还是人类社会,你觉得它很好或者很坏,它就在那,永远客观,自成一套法则。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面说的那样:开始你反对它,过一段时间你习惯它,再过一段时间你不得不依靠它。这个渐进的过程就是人走向社会的过程,也就是所谓的成熟。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,我们都知道哪条路是对的,但我们很少有人去走。Why? Because it is damn so hard

其实我们一直都是依靠习惯和成见思考,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。举个例子,当我看见一摞叠放整齐的纸,并且将一边封住时,我的习惯告诉我:“那是一本书”,或许我还会看看书里面有什么内容,但我对于书本身的思考就会到此止步。换句话说,所有的书对于我而言,只有内容不一样而已。同样地,当我们面对某些事物时,我们会与过去的某些经验联系起来,就像套用模板一样,忽略了它自身存在的一些特质。生活同理,每一天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,只不过我们过于麻木,忽略了而已。

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到这里,那么,my dear friend,十分感谢你的耐心。

最后,颇有一种人走茶凉、曲终人散的无力与无奈,最终也只能以这种方式结尾。






可叹。

分享到:

May的德育的评论发评论

加载中,请稍等...

写评论

  • 你可以输入300个字
  • 评论
  • 00:00/00:00

Aug的其它日志

喜欢这篇日志的人还喜欢了

关注听蛙

扫码关注,手机听
扫码关注,手机听音乐
扫码,手机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