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夜花,雨夜花,受风雨,吹落地......
雨夜花的本名叫《春天》,原是一首在日据时期由当时的台湾作家廖汉臣1933年写的儿歌,交由邓雨贤谱曲。同事周添旺感叹于一位可怜的酒家女的零落身世,就像一朵在黑夜里被无情风雨吹落的花朵,她“离叶离枝”(离开亲人与爱人)掉落“受难池”受人践踏的遭遇,谁不感到心酸及惋惜呢?遂将《春天》的旋律改填了悲凉的歌词《雨夜花》。或许是因为与时代背景、人民心声相对应吧?这首歌谣竟然深刻地影响到了后来闽南语音乐以无奈、哀怨为主体的创作方向;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《雨夜花》,歌词中所描述的“雨”、“夜”、“花”后来也变成台语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题意象,影响着台语歌词的创作方向。
本版《雨夜花》,平实里蕴籍哀怨,隽永中饱含情感,十分耐听。见于专辑《无言歌·台湾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