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忍心看见另一个生命痛苦,这就是恻隐之心。在此基础上进而参与、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,就是悲心了。悲心是我们本具的能力,虽然我们有时候也表现得自私冷酷,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。
灾难来临的时候,作为普通人,我们能做些什么呢?
我想,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接参与救死扶伤的援救行动,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分担他们的痛苦,让他们感到被关注、被关爱、不孤单,没有被遗弃。
为亡者念经超度也是这种分担的表现,我们陪伴亡者走过中阴,分担他们的恐惧和孤独。
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,如果自己受灾会需要什么,首先当然是物资:吃的、住的、用的,同样重要的是,还需要关爱。
被关爱不仅是心理的需求,也是生理的需求。从小到大,每个人都需要被关爱才能生存、成长、健康地生活。对于别人的善意、关爱,我们似乎天生就能领受其中的美好。任何友善的表示,不管多么微小,哪怕是陌生人一个真诚的微笑,也会触动我们的内心,让我们感到欣喜。所以,由己及人,我们要尽其所能去关心灾区的人,持续关注他们的问题,分担他们的痛苦。
—— 希阿荣博堪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