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黑眼睛》最初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作家叶普根尼·格瑞比昂卡(1812~1848)的一首爱情体裁的茨冈歌谣。大约在1884年被人谱上曲,据说是出自作曲家维尔特奈尔的一首圆舞曲。后来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(1873~1893)的改编加工和演唱传播使这支歌曲驰名全世界,成为在欧美各国的知名度仅次于《伏尔加河纤夫曲》的俄罗斯民歌。这首手风琴改编曲保留了原曲浓郁的茨冈风格。茨冈,又称吉普赛,18世纪进入俄国中部,他们别有风味的合唱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红极一时。许多俄罗斯作曲家甚至认为茨冈演绎的俄罗斯歌曲才是真正民间的。18世纪末、19世纪初,在城市浪漫曲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所谓的“茨冈歌曲”,但这多半是俄国佚名作曲家创作的、自认为是有“茨冈风格”的俄国浪漫曲,《黑眼睛》便是其中之一。茨冈音乐具有一定的乐曲形式,称为“威尔本科什”。它从缓慢的引子开始,后面紧接快速的段落,其特点是具有自由的速度和节奏、富有华丽装饰音的即兴演奏。“威尔本科什”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“查尔达什”舞曲,它是由两个交替段落构成的乐曲,有缓慢忧郁的引子,头一段为快板抒情的“拉苏”舞曲;第二段为快速粗犷的“夫利什卡”舞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