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阅读,因为读书救过我的人生


(本文转自青年作家、诗人牛皮明明的微信公众号“牛皮明明”。)

0 1
  我每年都要读一百多本书,读书对我来说是巨大的精神享受。
  小时候,母亲带回一本《日瓦戈医生》给我读。当时我一度痴迷,饭也不吃,觉也不睡。读至尾声,窗外已是破晓,感觉文学这东西突然像海浪一样在心里震荡。从那以后,我嗜书成癖,只要是经典的书,抓着就要读得一点不剩。
  我至今记得在母亲单位的图书馆里,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、往上看,明晃晃的阳光,一架架的纸书,每本书仿佛一扇等待开启的门,每扇门后都通向一个不吵不朽的灵魂。我很庆幸,在那些该感受灵魂之光的年月,碰到那些优秀的灵魂。抱着他们的作品,在很多夏天的午后,当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出斑点的光亮,我能感受到巨大的诗意,像与古人的握手,像与古人的拥抱。
  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,可是现在我有时候在生活里,老听一些朋友说,自从大学毕业以后,一年都不读上一本书。我问他为啥,他说,现在静不下来读书了。我想了想说,搞错了,不是静下来读书,是读书让你静下来。
  我想平静这种心境,在这样躁动的年代,是一种精神药物。书摆在书架上,就像是一颗颗药丸。人不是因平静而读书,而是因读书获得平静。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,许多人读小学,读大学,被教育体制压垮了热爱,每天都像一个考试机器,所以对读书这件事还是抗拒的。进入生活之后,我们的精神需求几乎为零,被电视剧、娱乐节目彻底填满。这些娱乐虽然暂时能给我们提供廉价的愉悦,但关上手机转身我们又被像空气一样的浮躁、虚空所淹没。
  读书之所以够吸引我,是它能让人将大块时间耗费在内心的世界里,而非那些速朽的娱乐里。
  最近我也突然发现人生太可怕了,我们把太多的生命都花在了挣钱这一件事上。人生本来是一趟旅程、是一场体验,人生本来有很多美好的事物,比如陪孩子、去旅行、去交往一些有趣的人,还可以围着火炉在冬日温一壶酒,在开花的树下坐一下午。但是更多的时候,我们失去了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体验。
  我越来越体会到读书人说的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面目可憎”。当翻开那些油墨久远的经典,生活原本污浊的面目宛如水洗一般。
  就像读沈复的《浮生六记》,从前的人,认真勾引、认真失身,峰回路转的颓废。就像读汪曾祺的《慢煮生活》,生活不过是随遇而安,一茶一饭过一生,一花一叶皆有情。就像读凯鲁亚克的《在路上》,人总要有一场叛逆的远行,阅尽山川城镇,保有最初的纯真。
  我很庆幸它们在我的人生之旅中,给了我另一种人生美好的感知。

0 2
  在那些读过的好书里,我也看到现实的影子。
  这些年我常听到有人在生活里感慨“人性复杂”,我想了想是因为我们身处的现实里,充斥着太多虚假虚伪,令我们未曾真正见过人性的本来面目。等到哪天这些虚假的伪装突然像墙皮一样被揭开,内在的肌理一下子让人瞠目结舌。
  读书是一条了解人性的道路。只有在书里,人性的画卷才会完整的摊开。书会诚实地告诉你,我们既是天使也是恶魔。就像雨果的《巴黎圣母院》,告诉你一个丑陋的残疾人,可能建造出圣洁的教堂。而乔治·奥威尔《1984》则告诉你一个人光鲜的聪明人,也可能建造出黑暗的集中营。
  读书也让我体验到生活以外的生活,感受各种不同的深度。
  就像我读《红楼梦》,黛玉死去,宝玉出家,感受到人性里至情至性的高度。读《水浒传》,李逵挥舞板斧,对着自己的乡亲不分老幼排头砍去,感受到人性里冷酷残暴的低度。读《金瓶梅》,西门庆的欲望、潘金莲的扭曲、武松的暴力,感受到人性里可悲可叹的限度。
 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鲜活的比喻,告诉我们“现实就像是这样”。
  当我翻开书,我能看到很多智慧的闪动。那些作者尽管生命已经化作尘埃,但生前凝炼出的智慧,悉数镌刻在了字里行间。它们反复告诉我们,尽管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明亮和阴暗、各种各样的命运和无常,可我们仍然区别于那草原的狼群、北极的企鹅、角落里的蟑螂,因为我们还有关于灵魂的东西,有关于思考、关于智慧的东西。
 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。最低的是温饱,然后是利益,凌驾利益之上的,是名望权力,但是在超越所有这些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,那就是智慧。
  人生中的很多智慧,不是多吃几年盐就能明白的。就像如果不读《浮士德》,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反思生活里是否在和魔鬼做交易。如果不读《理想国》,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思考追求真理究竟意味着什么。如果不读《庄子》,我们可能永远都不明白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。
  我坚信书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智慧的容器。
  但有时候,书读着读着,我也会突然陷入一种虚无。诚觉世人皆苦,诚觉世事尽可原谅。把尺度放大了看,人就像宇宙里的一粒尘埃,独立去生,独立去死,人间的佳恶情态,最终归为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。
  只是回过头来看,这些年我在人情世故上经营很少,通常木讷。而唯有在读书上用功良多,人世凉薄,对他人期待很少,读书是唯一不曾辜负我的事,于是拼命读书治学。不曾想因为读书的缘故,却学会了用最简的方法,处理好了不少人情世故,却因为读书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期待。
  有时候,人生很奇怪。到最后,人和书都是机缘巧合。

0 3
  我也越来越觉得,读书可以给人提供安全感。
  读书越多,就越能悟透一些事,人间所有的事看着偶然,实际全是必然。
  当你读的书多了,就会发现历史不止一次都是重复,你的人生不止一次重复在别人身上。你所处的时代,社会,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历史、他人某一个时刻的回光返照,当明白这些,个人焦虑,惧怕,不安,个人命运,都不会觉得害怕,那些书都能为你提供巨大的精神层面的安全感。
  安史之乱的时候,杜甫出门远行,心里每分每秒都没有任何安全感,他每旅居在一个地方,鸡一打鸣,就赶紧起身赶路,不敢丝毫逗留。“鸡鸣问前馆,世乱敢求安”,他不知道国家的命运会怎么样,他个人的命运会怎么样,心里没有一丝的安定。他总是如同走到一片漆黑里,无法看清任何的方向而疑神疑鬼——“山鬼吹灯灭,厨人语夜阑。”
  如果当时他能抽离出来,或许就会看见那时的山河,正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兴衰,那时的道路正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延展,即便无力改变现实,但不至于赶夜路时,灯笼被吹灭就惊出一身冷汗,不至于听见有人夜半聊天就惴惴难眠。
  我们今天读书,其实就是从当下抽离出来,以过去观照今天、预测未来。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思考,有了前车之鉴,问题会显得简单一些。就像读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会知道历史如何轮回。读加缪的《鼠疫》,会知道疫情如何轮回。读马尔克斯的《百年孤独》,会知道命运如何轮回。
  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,都在读书这件事上,找到精神层面的安全感。
  最有价值的东西,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。我始终相信,读书是原本每个都有的精神需求,只是生活里很多时候,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忘记读书。只需要一根手指的力量,轻轻推一下,也许他们就坐下来读读这本书了。
  就像我在前面说的,读书是巨大的精神享受。文化资源匮乏的年代,读一本好书如同淘金,但今天一本本好书就像海面的贝壳,只等你的俯身拾取。





分享到:

我阅读,因为读书救过我的人生的评论发评论

加载中,请稍等...

写评论

  • 你可以输入300个字
  • 评论
  • 00:00/00:00

DEAR621的其它日志

喜欢这篇日志的人还喜欢了

关注听蛙

扫码关注,手机听
扫码关注,手机听音乐
扫码,手机听